close

 

蔡仁堅城市治理之12:兩座「懸空天橋」的故事(★歡迎分享)

1997年底蔡仁堅進入新竹市服務時,立即面對十大廢墟,其中兩處是重點道路橋墩高懸,完工無期:一是東大立體交叉工程,一是東西向武陵路(荷蘭村前)引道,二個都是懸而未決的十大廢墟之二。前者用半年就解決,後者向中央要到4億多「聘金」解決,這是最有故事性廢墟變建設的績效。

1997-2001蔡仁堅不論將十大廢墟變成亮點建設,或運用既有空間翻轉為亮點,背後都有一段故事、理念或價值。

首先,目前使用率非常高,也是讓光復路能順暢通行的東大立體交叉陸橋。故事是1993年施工,到1997年底蔡仁堅接手,卻是興建五年完不了工,前後花了近十億,全長兩公里的工程,當時的車流全部從舊東大陸橋開往光復路,不塞車也難。

東大立體交叉陸橋無法完工的原因是,包商倒閉停工無期。蔡仁堅接任後,組織戰鬥小組,只花半年時間,就讓東大立體交叉陸橋在1998年6月7日通車,搭配整頓光復路後的效益,讓市區、園區快速接軌。解決之道在於蔡仁堅直接追擔保廠商,要求接手執行,這樣就完成了。很難理解當時為什麼前政府會拖這麼久?

其次,68線東西向快速道路出現很多斷頭橋和斷頭路,荷蘭村前的武陵路引道懸空的橋墩是其中之一,當年蔡仁堅就要求執行延伸竹港大橋到南寮,最急迫的是荷蘭村武陵路引道,荷蘭村有2000住戶,有七、八千人出入,武陵路引道不僅是荷蘭村住戶重要需求,東大路中正路等北區居民都很需要。

稍早於1997年6月經當時的議員、現任議長謝文進大力支持下,開闢鐵道路(中華路一段到中正路底),成為東區和北區連通的外環道路。

武陵路引道懸空很久,只要有省或中央長官來,蔡仁堅一再爭取,惜因經費問題無法實現。直到外交部希望徵調當時副市長楊子葆到中央服務,蔡仁堅以嫁女兒的心情,向中央要求「聘金」,結果中央答應給4億多的「聘金」,蔡仁堅笑著向荷蘭村的管理委員會們說,武陵路引道就是這樣來的。

蔡仁堅城市治理,就提出企業化政府為施政策略,用企業管理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即關鍵績效指標作為檢驗標準。一位清大電機系學生,看了本專頁的介紹有感而發的來信分享說:「原來現在的重要建設都是蔡仁堅時代完成的」。

城市治理者不只要用心、要認真、更要有方法,才能做出讓民眾有感的高績效。只要有機會,蔡仁堅歡迎未來大家仍可以KPI來檢驗他治理的績效。

2014新竹需要《再》動起來,仁堅深信,用心、認真、有方法就辦得到!

蔡仁堅資訊延伸閱讀:<a>https://www.facebook.com/NewHsinChu/notes</a>

arrow
arrow

    竹塹仁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