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1217食來運轉協會成立大會_180604_0008.jpg
「我非常惜食,從小飯碗裡不能留下任何飯粒或菜渣,這是阿公對我們的家教。」食來運轉協會理事長蔡仁堅笑著說。在學生時期擔任佛學社社長時,佛家的惜物心懷更讓他完食後必以開水再次沖碗、飲下,因為涓滴皆是福份、都需感謝。

「惜食,不僅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更已是滲入到生命裡層的信念,實踐在生活的每一面向。」當蔡仁堅從事公職時,有機會參加大會、聚餐與喜宴,目睹餐桌上食物浪費的景況,當時他並不方便說什麼。曾經,他到上海訪友,朋友開了三間麵包店,到了店將打烊之際,朋友開車到這三間位於不同地區、相距遙遠的店收集剩餘麵包,於當晚或隔天早上發送出去;「我坐在車上,車子開得極快,穿越了黃浦江隧道到浦東地區……」,透過蔡仁堅的敘述,勾勒出一個為了傳遞新鮮麵包、期待食物在供需之間均衡流動的麵包店老闆感人身影。
 

有志一同的人,在各種時空機會下必定會相遇、集結。在新竹市設立「食物銀行」,是奧地利籍、在台灣已有永久居留證的顧孚佑起了頭;「當我正在進行隆恩圳的導覽時,遇見顧孚佑老師。即使我專注於導覽,顧老師還是找空檔與我提起食物銀行議題,因為他覺得再不開始會來不及。」

顧孚佑的焦急、清大水木書苑負責人蘇志弘的熱心,終交集於蔡仁堅的識竹書屋,成了成立「食來運轉協會」的契機。隨後,在長達半年的會議討論中,他們開始運作協會、參訪台中、台北幾個已有規模的食物銀行;顧慮食物銀行的成立需要空間、設備與人力,在現有資源條件限制下,實際執行發生困難,但這一群熱心的朋友並沒有退卻,他們轉了方向採取折衷方式,例如剩餘熟食的媒合:「媒合喜宴與需要的社福單位,我們成為仲介平台。」只要能夠在丟棄和接收、耗盡與再利用、豐溢與匱乏等差異之間,成為流動的平台,都是蔡仁堅與這一群人願意努力的方向。
​​​​​​​
 
20180421快閃活動_180528_0070.jpg20180421快閃活動_180528_0069.jpg
 
目前在「食來運轉協會」的運作下,轉送即期麵包的服務亦是另一大任務。這一年多來協會與十幾家新竹市麵包店合作:接送各店剩餘麵包、回到協會定點整理、再發送出去。這樣的sop寫來簡單,實際上需要每天依照時間地點調動各路志工人馬,亦不是容易的事。「還有很多麵包店尚未接洽合作,例如香山區或南寮就仍在服務範圍之外;而協會的理想目標,是在新竹市沒有一塊被浪費的麵包,多餘的食物資源完全送達需要的人的手上!」


「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從這時這裡開始。」當剩食轉向它的文化與社會意義,先覺者對於生產、消費與食物浪費這個全球化的議題,進行自我反思。「食來運轉協會」的這一群社會實踐者,發現並介入剩食資源議題、在蔡仁堅理事長的帶領下,默默的進行屬於餐桌上的正義。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竹食來運轉協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竹塹仁堅 的頭像
    竹塹仁堅

    KnowHsinchu的部落格

    竹塹仁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