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刊載於2016年8月15日)

 

Image may contain: 1 person, on stage

(1995年時任國大代表,為了發揚北管藝術,粉墨登場客串跑龍套角色!

 

 

【城隍祭 ● 北管復興】
北管戲曲是台灣的「國之樂」、「國之劇」;呂錘寬教授論證、定義,北管音樂是「台灣的古典音樂」!它是竹塹曾經盛況一時的庶民娛樂;也是文人雅士喜愛而內涵豐富的戲曲藝術。

只是,它沈寂很久、很久。

這次,城隍廟主辦全國北管大會師、北管文物展、北管學術座談會。我相信,這是北管復興的一次重要振作與聚集!

Image may contain: 11 people, people standing

(這件亦是國寶級文物的「新樂軒彩牌」,人物故事豐富,雕工正是「文化部登錄文化資產鑿花技術保存工作者」蔡揚吉老師傳授的口訣:舖面顧邊、內枝外葉、鏤空均勻、串接牢靠。可惜彩牌上端的精美八仙雕像,莫名遺失。)

這一次北管文物展的深度解說,是由周益記主人周友達先生發起,特別邀請孫致文、林仁政(南藝大老師)、蔡揚吉三位先生,以各自不同的專長深入解說。 ​​​​​​​

學術座談會裡,洪惟助、鄭榮興、林鶴宜、潘汝端、林曉英、孫致文諸教授讜論滔滔。北管本是臺灣移民社會的音戲天才們,擷取各種劇樂元素,經過學習吸收、詮釋衍變,而成型為台灣特有的樂戲種,在清末日治大放異彩,晚近卻休養生息卅年。學者們分享了田野調查、歷史研究、教學發展。紮實的北管研究將是臺灣戲曲藝術再興的基本功課與進化基礎。

 

Image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people, people standing and indoor ​​​​​​​

振樂軒1972年獲得大稻埕法主公廟北管競演的特等賞。後來,全台的北管戲演出漸少,更不可能去評等了。看那刺繡精細的錦旗,本身就是一件精湛的工藝! ​​​​​​​)

塹城北管文物,質、量俱精!「文物展」不證自明了塹城北管歷史的輝煌:彩牌、鼓架、鑼摜的精雕細琢、故事鋪陳;旗幟、戲裝、幔帳的刺繡布藝、造型神韻;還有我最嘆服的總綱抄本,柳仙(柳應科)書法瀟灑的《柳記古路卷》、《回番書》令人深深感動,這種劇本,真是北管瑰寶!可惜謝水森先生津津樂道、嘆為觀止的蕭清乞(1895~1966)的總綱曲旁,尚未得一睹。

兩天的北管戲曲演出,相信振奮了全台參與的28軒社千餘子弟心,也讓塹城人們重溫舊夢。雖沒有北管鼎盛時期的「旗鼓震撼」、「傾城騷動」,但公會堂、建國公園內的戲臺前,堪稱觀眾人山人海。中元盂蘭盆會是北從日本,南至馬來西亞、新加坡全東亞的大節慶,由開台進士鄭用錫後裔主事的新竹都城隍廟,年年如儀辦理奉旨賑孤、家廟貢燕。今年不同,北管大戲鏗鏘軒昂、響遏行雲,總算不讓日本各地傳承數百年的盂蘭會祭典專美於前。享受二天三齣精彩大戲之餘,又分身聽彰化梨春園(成立於1811年)排場清唱,果真是先輩名館,三位唱者揚抑婉轉,扣人心弦。

壓軸的北管大會師,在地及南北28軒社出陣遊街。大街鬧市人們圍觀爭睹,軒社行頭寶貝精銳盡出,聽到多位耆老說:「真久無這款迓鬧熱嘍!」

盂蘭盆節北管匯演,這會是三百年古城竹塹此後的傳世節慶嗎?

 

Image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people, people standing, people walking, tree and outdoor ​​​​​​​

(壓軸的北管大會師,各軒社行頭寶貝精銳盡出,「真久無這款迓鬧熱嘍!」 ​​​​​​​)

 


 

 ã€Œï½†ï½‚」的圖片搜尋結果  ​​​​​​​原文連結 【蔡仁堅 James Tsai】

https://www.facebook.com/JamesTsai1952/posts/1029328463803055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竹塹仁堅 的頭像
    竹塹仁堅

    KnowHsinchu的部落格

    竹塹仁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