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竹塹歷史小講堂(一)】
2018年,「王世傑籌備隆恩圳」300週年紀念
(觀賞影片請開喇叭)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
原籍福建泉州同安金門之竹塹大地基主王世傑先生,時年58歲,已渡台拓墾竹塹近卅年,墾成「北庄」樹林頭、後湖、羌寮、潭後等13地,也墾成「南庄」虎仔山、浸水、樹仔腳、南勢等24地。

而當時竹塹埔原主人之竹塹社道卡斯族,「藝麻之餘兼藝黍,鐵鋤掘土僅寸許」,以旱園務農但有鋤無犁,收成「哪得盈寧畜妻子」。(阮蔡文,〈竹塹詩〉,1715)

這個階段,竹塹埔的田園狀況正如當時的竹塹長官、諸羅縣知縣周鍾瑄所述:
「此地雖暖,春時雨澤稀,早種難播,故稻僅一稔。……今陂圳之築甚多,兩熟者鮮,……(乃因)未有『良農』取陂田而遍試之也。」(周鍾瑄《諸羅縣志》,1717)。稻不能如閩粵之兩熟,是水利不足,只有小陂小圳,沒有具備格局以「遍試」的「良農」拓殖家啊!

良農拓殖家王世傑,在前期的開墾中,「各佃首先開墾旱田,但苦於缺乏灌溉用水源,王世傑等自行雇工尋找水源,在今之九甲埔築陂引水」(波越重之《新竹廳志》,1907)

旱作要進化到水田稻作,必須整地強土提升地力;必須引水入田。而開築水圳,是當時的重大土木工程,有許多籌備工作:
尋找水源、圳路用地準備、地形地勢勘查、規劃構想、定線量測、灌溉區的田主組織、水利工程技術人才、工班人力、財務計畫收支管理、……等。集合人力物力,形成一個「水利共同體」,才能夠「水到渠成」!

這就是光緒廿年(1894)脫稿、陳朝龍編纂《新竹縣採訪冊》,在「隆恩圳」條下所述的實在情形:
「隆恩圳……康熙五十七年,王世傑開墾竹塹埔。雍正年間,鳩集各田主捐資開濬。」

國變八年後,波越重之於1903年著手編撰《新竹廳志》,進一步詳述:
雍正三年(1725)核算帳冊開圳費目結果,支出為1543兩2錢(銀圓),成墾田園為184甲7分2厘餘。(後來,本圳擴大為「四百甲圳」,又衍變為「隆恩圳」)結帳成墾之時,王世傑先生已於康熙六十年(1721)棄世,世壽61歲。(世傑公之卒年是一歷史爭論,後文將述)

波越重之能夠比陳朝龍更進一步詳述,是因為:
「當支廳(日本軍政團1895)進城時,尚處於兵馬絡繹民情洶洶之際,乃先接收魚鱗冊(土地冊)以及保護府內之圖書,故舊紀錄及古圖書之類多免於兵火。」(以上波越重之《新竹廳志》1907,皆依宋建和2015譯本)

1718年,竹塹平原已有可觀。

(竹塹歷史小講堂,待續)
——————
開竹300?謬誤!禍延教育
新竹300?造假!歷史犯罪
#1718,僅僅是隆恩圳元年!
6720萬元已超過議會通過法定預算5400萬元,錢從哪裡來?!
選舉年,燒錢6720萬元辦所謂的「新竹300」,等於每一位新竹市納稅人(共125,634人)已「捐款535元」給林智堅當做「選舉經費」,不論是否願意!
(資料來源:財政部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概況)
 

 


 ã€Œï½†ï½‚」的圖片搜尋結果  原文連結 【蔡仁堅 James Tsai】

https://www.facebook.com/JamesTsai1952/videos/16912580542767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竹塹仁堅 的頭像
    竹塹仁堅

    KnowHsinchu的部落格

    竹塹仁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