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竹再動起來蔡仁堅政見盤點(五)蔡仁堅承諾:四年內營造10條林蔭大道!
新竹市這四年多來死了一大堆樹,移植了一大堆樹,又把七個水景消滅,讓新竹市民生活在燥熱乾枯的夏天。新竹市長候選人蔡仁堅承諾,只要當選市長,四年內營造10條林蔭大道,全面提升公園綠地覆蓋率,讓民眾享有生態綠意,在公園綠地自在活動。
新竹市長候選人蔡仁堅表示,早在13年前,就把破碎不堪的新竹公園,宛如歷任市長政績展示場,縫合成今天的規模,更把內部零零落落的建築,如空軍十一村、玻璃工藝館、空軍工程聯隊禮堂復活起來。如今更積極的應該是全市林蔭大道和步道的規劃和執行。
蔡仁堅表示,進步的城市一定是綠意盎然的生態城市!有品味的城市一定是讓市民易於親近綠色空間的城市。他承諾當選後將為新竹市營造十條林蔭大道。
開闢10條林蔭大道可分三種類型,包括新闢型路段,在新規劃和開闢道路新植樹木。整頓型路段,重新檢視樹種栽植具發展林蔭大道潛力道路,如天府路、竹光路等。精緻型路段將增植原路樹,如三民路、經國路等。以整頓和精緻型先做。未來只要有新闢路段,路幅夠寬就以林蔭大道規劃施作。進步的林蔭大道必須超越以車為本的觀念,更要讓社區居民易於親近和使用為本位,讓市民能漫步優遊於林蔭大道之間。
檢視許明財政府,我們看不到新竹市的綠色政策,只有口號式的花園城市,同時還逆道而行,沒有計畫的胡亂種植、移植、砍伐和修整,讓綠色面積反而愈來愈少,城市愈來愈熱。近四年來每年平均編列近兩千萬的預算買樹、種樹、養樹,但隨手在網路查詢就發現近一年來,新竹市政府是這樣對待綠色資源:
例如青青草原的二千株櫻花大道的櫻花大量死亡,形成枯樹林、新竹市沿海十七公里景觀帶,路樹存活率不到五成,枯木成群,儼然成為樹的墳墓,光復路上行道樹嚴重褐根病整批移除,中正路逐漸成形的樹廊卻全部被移除,還準備移植經國路上四十多棵樹。
最離譜的是根據2013-01-11報載,竹光路上已成林,以楓香樹居多的行道樹,都有一、二十幾年樹齡,新竹市政府沒有系統的移植六百四十七株,不知道移植後的存活率如何?
蔡仁堅表示,根據都市計畫法規定公園綠地面積不得少於計畫面積10%,但新竹市公園綠地只佔計畫面積5%,距離國際生態都市30%之綠覆率,尚有非常大的距離,新竹市還有許多土地使用型態,可透過適當之規劃與轉化,作為挹注綠地面積擴增的用途。各項道路景觀工程計畫都要全面提昇綠地面積,給予市民更舒適、更美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2013-01-11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45442/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