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竹再動起來蔡仁堅政見盤點(十三)新舊住民融合政策!
新竹市長候選人蔡仁堅為新住民及原住民融入新竹大家庭提出新舊住民融合政策,為了關懷新住民及原住民,蔡仁堅表示,我們都曾是新住民,甚至原住民也是從南洋諸島遷徙到臺灣,早期的新住民多在清代渡過黑水溝,登陸香山平原再大量移入新竹平原,像他的父祖都在香山成長,後再到市內定居。這一波新移民大約在1990年後,由臺灣島外移居至臺灣的族群,亦逐漸融入在我們的社會之中,成為我們共同的新家人。新、原住民是政經上的弱勢者,蔡仁堅主政的新竹市政府將以:一、單一窗口的全方位服務;二、提供完整之文教生活輔導機制;三、提供專業技能之培訓與輔導就業;四、提供醫療與優生保健知識;五、培養「舊」住民對國際多元及新、原住民文化之了解等五個方面,以尊重融合為基調,來協助新、原住民經營永續幸福的家園。
記者會現場邀請到越南、雲南、福建、貴州等地十位新住民女士前來,她們多數都已來到十餘年,眾姊妹對新住民在臺灣所遭遇的困境一一陳述,如:希望政府能多幫助弱勢的新住民家庭的經濟與小孩的教育、臺灣應給予有能力的外配平等工作的權利,且外配常常面臨對政府政策不了解及政府沒有專責單位對新住民輔導與不甚公平的養老制度、新住民在人權、不公平待遇的法律扶助方便亟待解決、新住民有志難伸,沒有提供繼續教育與媒介工作的平臺等等。
蔡仁堅表示,族群融合必須進入歷史文化的真相。從漢人移墾、荷、西、日本、中華民國來臺灣的大遷徙,皆造成對原住民文化社會結構的破壞及經濟、價值的邊緣化,不公不義實非臺灣整體之福,同時臺灣一直都是移民社會,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且頻繁的移動,臺灣跨國聯姻的現象也日益普遍,近十年來新竹的新住民大幅增長,累計至103年7月底,新竹市新住民共計8,615人。多因婚姻移入,來新竹市展開新家庭、新生活,新住民擔子重,同時原住民也移入新竹,新竹市將第一次選出原住民議員,但由於語言文化之差異易存、生活適應等問題,為政者有必要支援新住民及原住民家庭,肩負起照顧輔導之責任。
蔡仁堅提出的支援政策如下:
一、單一窗口的全方位服務:設立專責單位,整合宗教、社福資源,提供新、原住民各項諮詢、急難與法律扶助,並針對新、原住民面對的困境與需求,落實人文歷史關懷,提供新移民所需之福利服務及各項生活資訊及輔助免費上網,建立新、原住民家庭之社會資源網絡與社區參與,加強社工訪視並協助發展健全家庭兩性關係。
二、提供完整之文教生活輔導機制:跨族、跨國婚姻媒合之管理與婚前教育:提供跨族、跨國婚配雙方家庭婚前教材,輔導雙方在婚前對文化、權利義務、福利措施、臺灣社會運作、移民史、新竹歷史人文風俗概況等清楚了解。辦理新、原住民及臺灣之子的教育生活輔導,提供專業成人教育資源與親職教育,穩健家庭功能及文化融合,提升其未來競爭力。
三、提供專業技能之培訓,輔導就業工作、提供新、原住民創業貸款:加強對新、原住民與新臺灣人辦理專業技能之培訓,並由勞工處協助提供就業機會,輔導就業,豐富其經濟支持系統,使其能於新社區穩定生活與長期發展並提供新、原住民創業貸款。
四、提供醫療與優生保健知識:透過各區衛生所加強辦理預防醫療與優生保健,支援幼老照護、急難緊急醫療。
五、培養「舊」住民對原住民、國際多元文化之了解與尊重:新、原住民與舊住民的融合是雙向的,將新、原住民文化社會議題列入社區、樂齡中心、社區大學、大學通識、成人教育相關科系所的社會教育與全民多元歷史文化等課程。以多元文化為基調的教育觀點為主,了解、尊重、共融、互動,透過整體社會對新、原住民議題有所理解,包容多元文化、保存與尊重的實現,並將鼓勵新住民經營其特有的文化活動,並且新住民可以選擇其特有的假日休假,舉辦新、原住民傳統文化祭典,繼續其原文化的傳承,蔡仁堅將使新竹市成為新、原、舊住民友善,快意心活的融合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