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呼吸-「綠色」、「低碳」、「健康」、「安全」、「永續」的風光城市
自福島核災以來,核電已被世人認知到其危險性。再生能源已成為地球永續發展的唯一方向,而風力與太陽能皆為重要的綠色能源。新竹故有風城之名,擁有臺灣最出名的強風、也有臺灣最強的太陽光電廠商,可惜目前綠能政策的推展始終停滯!新竹市長候選人蔡仁堅日前參加2014太陽光電城市高峰論壇,聽取各縣市政府推動陽光屋頂計畫之執行經驗,而後提出「綠色」、「低碳」、「健康」、「安全」、「永續」的全面綠能政策,支持綠能產業發展及推廣交通綠能、推動工業綠能、鼓勵住商綠能、增加再生綠能及廣設植生綠能等六大面向,來實現幸福宜居永續城市的目標。他提及如能善用風,增進風力發電效能;再加上光,結合新竹在地的太陽光電廠,從零散地、污染地、公有設施開始實行太陽能發電—若能實現,即將讓城市可以深深的「森」呼吸!
蔡仁堅認為,在核四停止商轉後,臺灣更有必要在綠能產業及其經濟產值上加把勁,地方政府公部門也有其著力點與重要任務,近年來,為了減緩全球暖化、能源有限的雙重問題,全球均致力於發展節能減碳技術,以期邁入低碳化及高值化的嶄新時代。目前使用LED照明節能省電、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是重要的能源技術議題。而新竹有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GEL)與28家與LED、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綠能相關的廠商,這些廠商擁有極佳的技術研發和製造能力,在資通、半導體、平面顯示器、機電、金屬、材料等產業已厚實基礎與充沛人才,新竹市可充分發展LED、太陽能、風力發電週邊「綠能產業」創造就業機會,也使新竹市成為綠能城市、低碳家園。
蔡仁堅說,為了全面打造新竹市成為擁有能源、經濟、環境永續發展的會呼吸風光城市,長期目標讓新竹市未來能夠擁有自給自足的能源,他提出以下政策:
一、支持綠能產業發展:綠色經濟是未來國際經濟新主軸,鏈結LED、太陽能、風力發電相關產學資源,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合作推廣機制,與綠能產業互動交流,擴大民眾支持與參與。同時配合獎勵與協助廠商,以最經濟效益取得土地、海岸使用權(非所有權,以免建商假借名目炒作),善用新竹沿海地區與天然資源的「新竹風」增加風力發電新能源,大力規劃執行,而非僅設一二個觀光用的象徵風車。
二、推廣交通綠能:連結十條林蔭大道、公園、綠地建置自行車道路網,降低交通汙染,構成民眾低碳休閒活動空間。
三、推動工業綠能:推廣獎勵大型的工業廠商節水節電,要求大型用電公司行號進行能源使用普查,並進行空調與照明系統節能。獎勵工廠房舍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創造部分自給自足能源。
四、鼓勵住商綠能:擴大全市學校、機關團體與公共場所設置太陽光發電系統與使用LED。提高建築執照綠能要求,鼓勵興建低耗能住宅與商業大樓,獎勵新建及現有住宅與商業大樓設置太陽能光電板,媒合民眾與能源服務業者、金融業,協助民眾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市府將依照發電面積給予獎勵,補助部分設置費用。
五、增加再生綠能:資源再生少垃圾,主動減少公部門垃圾量的產生,推動行政機關、學校禁用保麗龍、免洗筷及塑膠類免洗餐具政策,全市公部門設置太陽能光電板,可發電1300萬度電,相當於種植50000棵樹,減少80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加強各級機關、學校綠色採購,以及低碳生活及節能措施,積極落實省水、省電、省油及省紙措施。
六、廣設植生綠能:公園綠地是都市之肺,將檢討改善十八尖山及全市社區公園,擴大綠地比例,開闢完成25餘公頃的新綠地及十條林蔭大道綠化環境,並帶動生態環境教育,永續生存。
蔡仁堅表示,市長任期只有四年,最多八年,而新竹市只有一個,為了新竹家鄉的永續發展,他將不計成敗,盡自己的責任,把新竹市打造成一個可以「森」呼吸的清新風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