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刊載於2017年12月31日)

Image may contain: 3 people, people standing, plant, tree, outdoor and nature

 

 

(2005年,第一次拜訪陳星聚知府的故鄉: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台陳村,在荒煙蔓草陳氏族人塚地間,終於尋得墓碑字跡漫漶的陳星聚塋墓。)

此次探訪也引起了中共有關部門對陳星聚的認識及重視,四年後(2009)再訪,偌大陳星聚紀念館已建成。

文字無聲,千年餘光。
在這思親與憂國的2017年之末尾,
僅以此文代替眾聲喧嘩,為2018新年的誠敬祝福,
願深思與深意產生力量。
..............................................................

【建城掩史冊 ● 木屋立國基】
——紀念陳星聚 ● 梭羅誕辰兩百週年,1817~2017

2017年,有兩位曾經走入我心靈的歷史人物,正逢誕辰兩百週年紀念。漫漫一年在侍親又失親的憂慮與哀傷中,亦不免觸動了陣陣的家國省思。

2001年卸任新竹市市長後,以研讀臺灣史自課。在許多感興趣的歷史課題中,有一個頗引起我切身感受的題目:「臺灣行政長官的歷史研究」——特別是以清治舊淡水廳、新竹縣、日治新竹廳、新竹州為中心的考察。我對我的前任前賢們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在不同的時代,是清帝國治下的淡水廳同知、新竹縣知縣;是日本國治下的新竹廳廳長、縣知事、州知事。他們從何處來,出身、訓練、履歷為何?做了些什麼事,功能、表現、評價如何?這些歷史題目吸引了我一探究竟。

◆看見臺北城,看不見陳星聚◆
在二百二十餘年(1723~1945)約一百五十位來來去去的首長們中,我看見了末代淡水同知(1873~1878)、第三任台北府知府(1878~1885)、創建台北城(1882~1884)的先賢——陳星聚(1817~1885)。

2005年春天,我走進陳星聚故鄉: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台陳村。在一片荒煙蔓草的陳氏族人塚地,找到了星聚塋墓。以「竹塹餅、關西茶、三件原存於淡水廳署,鄉先賢陳朝龍錄存於《新竹縣採訪冊》(1894)的原始履歷、督撫奏稿、行述抄本複件」,祭拜祝饗先賢,也終於把珍貴史料送返知府家鄉。

2009年夏天,第二次拜訪臨穎。很驚奇見四年前的荒涼野地,已建成偌大「陳星聚紀念館」。但館內所陳史蹟資料實少,同行的教授、官員們大嘆資料難尋,乃以所知,介紹《淡新檔案》約二萬件古公文書中,陳星聚相關者至少在百分之五以上。河南大學歷史系後來承擔了陳星聚研究。

美國著名漢學家藍厚理(Harry J. Lamley),論述臺灣三城(新竹、宜蘭、臺北)的創建,說臺北城是「以陳星聚知府為首的當局與代表臺北盆地各祖籍同鄉社區領導人之間的合作壯舉」。(Lamley,1995)

2004年馬英九、2014年郝龍斌,大肆慶祝臺北建城120、130年週年,紀念活動繁多,卻無見提及建城者陳星聚知府。每天穿梭在臺北四個城門空間(註1)的人們;走過國立臺灣博物館前陳星聚題字之「黃氏節孝坊」的臺北人;經過塹城明湖路陳星聚題字之「李錫金孝子坊」的新竹人……,似乎少人識得陳知府。

◆湖畔木屋裡的精神遺產◆
1994年夏天,我走進了華爾騰湖(Walden Pond),佇立依靠在梭羅獨居的小木屋門前窗邊良久。環湖漫步,小心翼翼躡足避免擾動小泥徑的蘚苔壘壁,找到一角暫棲之地,瀏覽《湖濱散記》中喜愛的篇章,平靜哈佛研究所功課的焦慮。梭羅說:「房子是我自己造的,生活只靠我的雙手維持」(註2)。冬天的早晨,梭羅出門找飲水,「我先撥開一英呎深的雪,再鑿開一英呎厚的冰,在我的腳下打開了一扇窗子,跪下飲水,我看到那魚類的客廳,……」。他細膩觀察自然的一切,也理性發揮曾經做為測量員的技能,說「我對池的觀察所得,用之於倫理也同樣可信」;他輕易測得「最深的地方是一百零二英呎」,而「最長的線與最寬的線交叉處正是最深的地方……,人的日常行為和生活波濤,兩者的交叉可以定其性格的高度或深處。」

梭羅(Henry D. Thoreau,1817~1862)在廿八歲之年走進家鄉郊區的華爾騰湖,獨居26個月,寫下美國家喻戶曉、並被公評為「構成美國人性格」的第一書:《湖濱散記》,這書非論國家大事,而談華爾騰湖生活之需求、獨立、自由、盡忠職守。這本美國文學、美國精神、美國文化的聖經,堪稱是立國之精神礎石,也成為超國界世人源源不絕的養份。

猶如釋迦族的悉達多王子走出苦行林,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走出華爾騰湖的梭羅,半年後演講、並撰寫〈Civil Disobedience〉,影響了甘地、馬丁路德金、和無數後人,包括臺灣民主運動的倡論依據:「非暴力反抗」,在近期的學運則直譯成「公民不服從」。

1817~2017,東西賢哲生日紀念相輝映,如今臺北城僅存四城門,華爾騰湖自然風景依舊。陳星聚苦心孤詣領導創建臺北城,卻為世人所不知,遑論留下精神遺產;梭羅寧靜湖畔小木屋裡的思想,卻波瀾壯闊成為不朽的立國精神。陳星聚、梭羅,兩人的歷史重量明顯不同。這也正是值得我們深思細想之處。

註1:臺北城周1506丈,約是竹塹淡水廳城的兩倍大。城門有五,其中西門(寶成門)日治政府於1906年拆除。其餘四門健在,近年常成為文資、社運……的焦點場所。

註2:《湖濱散記》歷年來逾廿種中文譯本,本文從孟祥森譯本(1982)之譯文。

(本文同時刊登於見域《貢丸湯》第十二刊)


 

Image may contain: tree, plant and outdoor

 

(圖上為臺北二二八和平公園內,國立臺灣博物館前的「黃氏節孝坊」;圖下為新竹市明湖路旁的「李錫金節孝坊」。兩座牌坊的陽面明間中柱之首要位置,皆為陳星聚知府題字;兩座牌坊亦皆為國定古蹟。 )

 

 


 ã€Œï½†ï½‚」的圖片搜尋結果 ​​​​​​​ ​​​​​​​原文連結 【蔡仁堅 James Tsai】
​​​​​​​https://www.facebook.com/JamesTsai1952/posts/1477699345632629

​​​​​​​
 ​​​​​​​​​​​​​​

​​​​​​​ ã€Œï½†ï½‚」的圖片搜尋結果 ​​​​​​​ ​​​​​​​原文連結 【蔡仁堅 James Tsai】
https://www.facebook.com/JamesTsai1952/posts/1556499537752609

​​​​​​​
 
圖上為臺北二二八和平公園內,國立臺灣博物館前的「黃氏節孝坊」;圖下為新竹市明湖路旁的「李錫金節孝坊」。

兩座牌坊的陽面明間中柱之首要位置,皆為陳星聚知府題字;兩座牌坊亦皆為國定古蹟。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竹塹仁堅 的頭像
    竹塹仁堅

    KnowHsinchu的部落格

    竹塹仁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