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更年輕、更實心做事,<300年竹塹長官初印象>之3
為了尋覓這119位塹城父母官前輩,六年多來遍訪各圖書館、檔案館。幾位重要人物如李慎彝、曹謹、曹士桂、陳星聚,不辭萬水千山路追蹤他們的家鄉與後裔,苦尋族譜、碑刻文獻,當致祭於他們的塋塚之前,是一種萬里千秋超越時空、素心相遇的感動。六餘年來書篋漸豐,枯躁的文獻,漸漸變成動人心弦的身影,他們的樣貌清晰了。
竹塹長官百分之八十二科舉正途出身,是經過層層篩選的進士、舉人、五貢等佼佼文官,高出清帝國的總平均水準達一成。始於隋唐的科舉制度在晚清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其弊在考試內容滯泥於中世紀。但以考試為國家取才的方法,卻是數百年來西哲伏爾泰、孟德斯鳩、韋伯……不斷肯定的,已成古今中外的不易之理。
中國悠久的文官傳統裡,原有很好的履歷檔制度,但經過戰亂及易代泰半遺佚。119位竹塹長官中,筆者在各種歷史檔案共尋得46人履歷年籍,頗令人驚訝,他們到達淡水廳城初任同知的平均年齡是48歲,遠年輕於中華民國60年來(1945~2005)縣市長初任的平均年齡。
日治五十年,前25年摸索期地方制度凡七易,後25年五州三廳時代,以新竹州長官為例共18任、18人州知事,其中10人出身東京帝大、2人京都帝大、1人東京高等師範,這13人全是「高等文官試驗」合格,是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文官的精銳之輩,難怪短短時間建設成績斐然。
正如新竹之心那一片歷史斷面,在公共建設的品質與文化上,中華民國不如清國、日本國;竹塹長官的素質與表現,中華民國不論是戒嚴或民主體制下民選的首長,也次於清國、日本國嚴格養成的文官。(原載於園區生活雜誌123期2008年9月)
- Aug 05 Fri 2016 11:15
他們更年輕、更實心做事,<300年竹塹長官初印象>之3-蔡仁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